第两千四二章 事后补救(2 / 3)

天唐锦绣 公子許 3387 字 1个月前

束之高阁,待到将来威望提升、局势缓和,再将其拿出来予以实施。

再好的政令,也要因地制宜、符合局势,否则一味予以推行,反倒容易办成坏事。

仁和三年,十月。

此时的河西早已入秋,但白日里烈阳当空、炎热难耐,夜晚则气温骤降、好似初冬,昼夜温差如此之大,且秋日雨水稀少,使得几乎种满河西的棉花获得了大丰收。

程咬金负手走在河边堤岸之上,手里的马鞭有一下没一下的甩着,程处默牵着战马紧随其后、亦步亦趋。

河岸下今春开垦的荒地里,一望无垠的棉花正在收割,无以计数的百姓正在田地之中忙碌劳作,一车又一车的棉花从田中运出,在地头便有“东大唐商号”的伙计过称、付钱……

虽然铜钱尚未入袋,需要回去长安之后去“皇家银行”兑取,但程咬金心情极佳,因为迟迟未能得到长安调令的郁闷一扫而空。

这大唐天下,难道还有谁敢赖他的账不给?

仅只是粗略计算一下收入,程咬金便忍不住咧开大嘴,一双铜铃般的眼睛都眯了起来……

程处默跟随在父亲身后,能够清晰感受到父亲对于钱财入袋的开心愉悦,心中忍不住腹诽,堂堂国公、贞观勋臣,怎地就这般贪财呢?

“今日有驿站速递的消息,说是越国公用不了几日便会抵达姑臧城,也不知是否有父亲回京的调令随行而来。”

虽然算是“二代”之中少有肯吃苦的子弟,戍守河西也不曾有半句抱怨,可若是能够回去长安花天酒地、纵享富贵,谁又愿意待在河西呢?

再是东西通衢、繁华兴盛,又怎能与长安相提并论呢……

程咬金笑容收敛,哼了一声,不悦道:“小人得志、不知深浅,吐蕃也好、大食也罢,皆是一场巨大危机,是他一个小儿就能玩得转的?陛下也是糊涂,只知对其宠信,毫不顾及局势危厄,简直胡闹!”

心中自然是不满的。

想他程咬金贞观勋臣、战功赫赫,身在河西戍守一方,局势危机之时陛下却宁肯将房俊小儿派来,也不肯让他就近接任弓月道行军大总管,让他颜面何存?

小儿辈窃据宝器,欺人太甚!

程处默自然不会掺和这等话语,牵着战马问道:“那父亲是否还回长安?”

“回个屁!”

程咬金骂骂咧咧,手里马鞭指着一望无垠的棉田,蓝天之下、棉桃如云:“与其回去长安受那些鸟气,何如在此耕耘收获?一个个棉桃就是一枚枚铜钱,望之心舒神畅、如饮甘霖!”

一匹战马由远处疾驰而来,轰鸣的啼声惊动田里采摘棉桃的农夫,纷纷抬起头望过来。

战马由远及近抵达程咬金父子面前,马上骑兵勒住马缰、翻身下马。

“启禀大帅,新任弓月道行军大总管、太尉、越国公房俊抵达姑臧城外,请大帅回城迎接。”

程咬金蹙眉:“那混账不去找凉州刺史郭广敬,寻老夫作甚?”

骑兵未答,程处默则赶紧问道:“同行是否有传召之天使?”

骑兵忙道:“有!说是陛下召回大帅的诏书,就在其中!”

程处默道:“父亲,你看……”

程咬金已经一把夺过马缰,翻身上马:“房俊小儿自是不必理会,他想见我、我就得见他?不过倒是不好让天使久候,且随我回城看看!驾!”

一夹马腹、勒住马缰,战马便放开四蹄,疾驰而去。

程处默:“……”

还说什么待在河西种棉花呢,结果天使一到马上急不可待……

口是心非,嘴上一套、心里一套!

呸!装啥呢……

心里蛐蛐,嘴上却一个字都不敢说,赶紧跳上马背追着回城去了。

姑臧城外,一队盔甲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