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2(2 / 3)

终宋 怪诞的表哥 3716 字 1个月前

过去。

毕竟不是王荛那种大嘴。「史杠。」

张弘道想了一会之后,忽道「由你来劝降郑鼎。」

史杠愣了愣,不由大喜。

「大帅放心,不过说服一乡巴佬。」

作为独镇一方的军民总管,郑鼎绝不是什么乡巴佬。

抛开实力不谈,他与史天泽、张柔一样,都是保护乡邻,致力恢复中原生机的汉臣。

他疏导汾水,溉民田千余顷,每逢灾年,他亲自进入民居,抚慰伤残,赈济粮草布匹。

总而言之,在郑家的治理下,沁阳一带渐渐在三十年间重新有了些许烟火气。

进入沁阳地界之后,沿官道而行,可看到路边成片的青绿色麦田。

张弘道看着这麦田,眼中泛起沉思之色。前方远远地已能看到县城。

忽然,有马蹄声传来,不一会儿,两百余骑赶到,张弓列阵。

「来者何人敢入我沁阳境内」

史杠一听便冷笑了一声,自语道「还'来者何人,明知故问。虚张声势的草包。」

他向张弘道一拱手,驱马上前。

「大唐奉天讨逆北伐军北路元帅张弘道,特来与郑鼎一见。」

对面的元兵虽拉着弓,却未放箭,容史杠到了近前。

他们显然早便知道来的是张弘道。

然而,阵列中却响起一声颇为诧异的呼唤。「史三郎柔明兄」

那些骑兵们的阵型分开,一名将领策马而出。

史杠定眼看去,见此人不过十七八岁模样,一身鲜亮的盔甲,看着细皮嫩肉的。倒是确实有几分面熟。

「柔明兄可还记得小弟郑制宜,字守志。你我在燕京时曾聚过五次。」

史杠这才想起来,惊讶于自己与郑制宜竟有聚过五次这么多,也难为对方记得清楚。

他惯是能应付这种场面,语气愈发傲慢。

「原来你已经回来了,原不是在忽必烈身边为质子吗」

郑制宜一愣,因史杠直呼忽必烈之名而有些骇然。

史杠却已招了招手,轻笑道「愣着做什么还不过来扶为兄下马」

那边张弘道一行人犹驻马而立,远远看着这一幕。

「五郎。」沈开放下望筒,道「史杠这般轻慢,无妨吗」

「由他去张狂。若陈述利弊由郑家清醒地判断,反而要反复考虑、提诸多条件,倒不如让史杠拿气焰去压。」

张弘道面色深沉,末了,还补了一句。「人对权势仰慕有时能让他们盲从。」沈开只觉高深莫测,不由点了点头。过了一会,史杠才回来。

「那是郑鼎的儿子郑制宜,我主动与他说的,入城与郑鼎谈,如何」

「郑制宜因地制宜,倒是个好名字」」

沁阳县。

身披盔甲站在城头的郑鼎听着郑制宜派回的亲兵说了几句话。

「张五郎、史三郎是以故交的身份前来拜会,只叙私宜,不论国事。」

话虽如此,其中的意思大家却也都明白。郑鼎思忖片刻,道「回府接待吧。」

他回到家中第一件事便是卸下盔甲,换上了一身布衣。

他特意留意了一下,衣衽是向右掩的。

很快有下人来报,郑制宜带着张弘道、史杠到了。

郑鼎虽说做好了招待的准备,却没想到他们真敢

进城,不由佩服其胆色。

此时他若一声令下,大可斩下此二人的首级,向忽必烈报功。

然而,郑鼎却只是调整了一下表情,用手指在嘴角挤出一丝笑意,大步迎了出去。

郑家大堂格局很漂亮,古朴中透着雅致,匾额上书的是「嘉泽」二字。

郑鼎朗笑着迎了上去,他年纪虽大,但口呼张弘道、史杠的名号,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