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飞元真君万寿堂(四)(1 / 2)

山河长生 风启清扬 2130 字 3天前

因案情牵扯实在重大,此案并没有移交三法司协同会审,而是由内阁首辅严嵩亲自负责审理,内阁次辅徐阶与太子太保锦衣卫指挥使陆炳一并协同主审。另有工部侍郎严世蕃、锦衣卫指挥同知沈炼、国子监司业裕王侍读张居正负责陪审。

此道旨意一出再次惊动朝野,三位权倾天下的重臣竟然全部协同主审,陪审的也都是他们三人各自的心腹,刑部、督察院和大理寺都只是负责打打下手而已。

而耐人寻味的是如此惊天大案,朝廷并没有下令把俞大猷押解至京城顺天府审理,而是所有审案钦差一并南下至南直隶淮安府的“万寿山庄”进行会审。

“万寿山庄”乃是皇家园林,坐落于清江浦边上,系先帝明武宗朱厚照南巡时令人建造的行宫,而自朱厚照因意外落水患病驾崩后,已经许多年没有再使用过了。

收到消息的俞长生冷静下来,他开始努力思考局势、权衡利弊。

此次主审的三人分别代表了朝廷中三大不同的势力,他们三足鼎立泾渭分明,整个大明的文武百官几乎无一不是投靠分属于这三家其一的。

其中以严嵩、严世蕃父子为首的严党不用说自是要致俞大猷于死地的,他们与倭寇素有暧昧牵扯、养寇自肥,严党一边与汪直私相授受、趁机在军费中捞取油水;一边又任用提拔胡宗宪这样的干臣在正面压制倭寇、不令其过度肆虐做大,这次在王本固的弹劾中保了胡宗宪的应该便是严党。

俞长生确定严嵩严世蕃就是他们最大的敌人。

而陆炳其人则与俞大猷私交颇深,他两人是多年好友,无论是江湖上还是朝野中、他两人在旁人眼里从来都是一体朋党。陆炳曾多次帮助过俞大猷,他与汪直应该也没什么牵扯瓜葛,此人位高权重又是嘉靖帝发小,虽不知这一次他有没有替俞大猷说过话,但其人一定是俞长生可以求助的强援!

至于剩下的徐阶与其弟子张居正,俞长生对他们并不甚了解,只知道徐阶当初曾主动对他们组建新军有过帮助,但这些徐阶全都是冲着招揽戚继光去的。

虽然徐阶曾经也帮俞大猷的起复说过话,但更多的是因为当时的形式,陆炳和胡宗宪都率先行动,他才出手附议锦上添花。

而现在俞大猷身陷囹圄正处在风口浪尖,徐阶身为“清流”领袖、泰州派首脑,却一向是知进退、不争先,当年面对同门的杨公继盛一事他都默不作声无动于衷,现在为了更难救的俞大猷,只怕徐阶更不会出手相助了。

俞长生笃定除非形式明朗,否则徐阶对此案大概率会保持中立、两不相帮。

但是此次案件俞大猷的罪名仅仅靠陆炳一人帮忙肯定是不够的,务必要再争取到另外两位主审其中一人才有转机,严嵩和严世蕃自是不可能的,那眼下唯一的办法就是去找求助徐阶了,只要俞长生能想办法能说服徐阶,也许徐阶就能有办法实现徐渭所说的“把无理变为有理,用大义对付大义”,从而帮助俞大猷脱罪!

而要把这么一位大人物拉到自己这艘看起来四处漏水的破船上却谈何容易,但现在时间紧迫刻不容缓,俞长生决定先出发前往京城顺天府,路上他再慢慢想办法。

决定之后俞长生当即就去找秋叶丹借“胭脂马”一用,秋叶丹问也不问便将爱驹借给了俞长生,说道:“记住!若救不到人,你小子也得给姑奶奶活着回来!”

俞长生自知此去艰难险阻,现在众人都已经不在,临行前就只剩他与秋叶丹两人草草吃了一顿晚饭为其践行,随即俞长生便回去收拾行李准备第二天一早即刻出发。

夜中俞长生正在浅眠,突然察觉到有人正在屋外悄声动作,俞长生立时警醒,只道是汪直或严党派人来刺杀于他,俞长生当即将枕头塞于被褥之中装作人形,随即抽出“夺帅”悄无声息间跃上房梁埋伏起来,只待贼人摸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