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二百四十八章 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1 / 2)

军工科技 止天戈 2202 字 11小时前

“传感器的密封胶条被高温和沙尘双重折磨,已经开裂了,“高野递过一段断裂的胶条,表面布满细密的划痕,“这种橡胶在八月的戈壁白天发烫、夜里发凉,不出三天就会老化。“

吴浩蹲下身,看着炮管俯仰机构的缝隙里塞满了沙尘,忽然想起生物实验室培育的耐极端真菌。“让赵博士送些真菌菌丝体过来,“他下令,“这种菌丝体在-30℃到80℃都能保持弹性,混合到密封胶里,应该能抵抗戈壁的温差和沙尘。“

两天后,涂有真菌密封胶的传感器被重新安装。当新一轮强对流天气来临时,吴浩站在指挥中心,看着屏幕上的炮管在狂风中灵活俯仰,传感器的误差值始终控制在0.1度以内。周院士指着实时数据,眼中闪着光芒:“这才是真正的协同创新——用生物学解决工程学的难题,用戈壁的生命守护戈壁的武器。“

定型测试的最后一天,基地迎来了罕见的高温天气。地表温度飙升至58℃,光伏板的转换效率反而下降了15%——超过75℃后,电池板的半导体材料会出现热击穿。吴浩站在智能能源中心,看着大屏幕上的能量调度曲线:储能系统正在满负荷运转,将前几天储存的电能平稳输出,为电磁炮测试提供电力。

“天枢-III“的炮管在高温下微微发烫,炮身的热成像图显示局部温度达到72℃。林舟带着团队正在给炮管喷淋冷却液,水雾在空气中瞬间蒸发,在炮管周围形成一道短暂的彩虹。“超导线圈的温度保持在85K,“李默报告,“我们把冷却系统的散热片涂成了白色,反射率提高了40%,比黑色散热片低了8℃。“

下午三点,测试正式开始。目标是三十公里外的移动靶车,摹拟敌方装甲集群在沙漠中的机动。吴浩看着战术屏幕,靶车正在沙丘间做蛇形机动,速度达到60公里/小时,车身扬起的沙尘在监控画面上形成一道黄色尾迹。

“储能系统充电至100%,“李默的声音沉稳有力,“火控系统已锁定目标,风沙干扰补偿完成。“

随着发射命令下达,电磁炮发出低沉的轰鸣。弹丸以7.2马赫的速度冲出炮管,在高温空气中划出一道扭曲的轨迹。十五秒后,靶区传来剧烈的震动,监控画面显示弹丸精准命中靶车的发动机舱,装甲板被撕裂成花瓣状,沙尘和碎片在爆炸中腾空而起。

“命中!CEP 0.5米!“林溪的欢呼声在指挥中心回荡,“高温环境下,弹丸的空气阻力比模拟计算的还小3%,反而提高了精度!“

吴浩松了口气,靠在控制台旁,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滴在满是沙尘的工作服上。窗外的光伏板在夕阳下泛着金色的光芒,板下的沙打旺随风摇曳,远处的靶场还冒着淡淡的烟尘。他想起三个月前刚来基地时,这里的光伏阵列还只有现在的一半规模,电磁炮的射程也只能达到十公里。而现在,在八月戈壁的烈日和风沙中,他们终于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深夜的实验室里,紫外线灯将电枢样品照得泛蓝。林舟戴着放大镜,用镊子夹起一块指甲盖大小的金属片——那是今天测试后回收的电枢残片,表面布满细密的划痕。“吴总,您看这磨损纹路,“他将样品放在电子显微镜下,屏幕上立刻浮现出沟壑纵横的金属表面,“八月的高温让金属的硬度下降了5%,沙尘颗粒的切割作用更明显了。“

李默递过一份光谱分析报告,纸页边缘被手指捻得起毛。“我们试过十五种涂层,“他指着数据表格,“最后发现用戈壁石英砂提炼的二氧化硅涂层效果最好,在58℃高温下仍能保持硬度,磨损率降低72%。“

窗外的风沙还在呼啸,实验室的灯光却格外明亮。吴浩走到窗边,看着光伏板阵列在夜色中泛着淡淡的蓝光,板间的沙打旺在月光下勾勒出模糊的轮廓。他知道,这个八月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着